印光大师有何名言

推荐人:小爱 来源: 爱登美文 时间: 2023-05-10 11:35 阅读:
印光大师有何名言

本文目录

1、印光大师有何名言

2、印光大发愿不做主持

 

三界无非旅邸,六道均是穷人。

人格若失,即是偷生。

净业若成,禅宗自得。

念极情忘,心空佛现。

本自佛心,老实念佛。

为善益力,道念日增。

人心若转,天灾自息。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来去任业,镇定由己。

正己化人,师严道尊。

外尽人伦,内消情虑。

俱足清操,成就僧相。

人以善感,天以福应。

尽伦学儒,尽性学佛。

伦常有亏,三业多愆。

施为福本,天道好还。

道在人弘,倡必有和。

无功不立,有善皆纳。

无义之财,害甚毒蛇。

专持佛号,预待临终。

天定者胜人,人定者胜天。

亲近有德之人,远离荒唐之辈。

身为人子,义当从亲,俗为人徒,犹当从师。

因人之迹以施功,故易为力。

律者佛身,教者佛语,禅者佛心。

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

先立于无过之地,后出乎生死之海。

舍凡夫之执心,顺菩萨之宏愿。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乃修证之极致。

近墨者焦,近火者化。

久则俱化,势所难免。

以戒执身,不行非礼。

以定摄心,不起妄念。

以慧断惑,明见本性。

人为我虑,甚深且挚,我为人虑,亦深且挚也。

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

厌之之心愈切,则修之之心愈力;修之之心愈力,则证之之益愈大。

因果报应,乃人事与天理或顺或逆之影响也。

持五戒而护持三宝,宏净土而普劝往生,为契理契机之第一要义。

详审吾言,深体吾心,虽未见面,当为见心。

贪瞋痴之烦惑,乃一切众生之大怨家。

念佛法门,似浅而深不可测,似小而大无不包。

暗室虽无人见,天地鬼神咸知。

念始萌乎隐微,罪福叛若天渊。

功德由心愿而广大,果报由心愿而速获。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欲了大事,舍净土法,不得实益。

执持一句弥陀,当做本命元辰。

抱着惭愧二字,以为入圣阶梯。

娑婆,生死险道也。

极乐,常住家乡也。

善得益者,无往而非益,甘受损者,无往而非损。

一法既立,百弊潜生。

不谨于始,决难令终。

因果,乃儒、佛二教入道之前导,亦儒、佛二教证道之纲宗。

修行应量力而行,不可勉强硬撑,以致身心受病,遂难亲获法益。

明镜当台,妍丑自分;洪炉验金,真伪立判。

但责己德之不诚,勿问天报之祸福。

能如是者,五福自然临门,六极决定避舍。

世人每每于所作功德作矜夸气。

于所作罪过作宽恕气。

纵寿百年,弹指即过。

一息尚存,当求出路。

毋使临终,悔之无及。

禅宗举扬,皆归向上一著。

悟者便能神会,迷人尽随语转。

担荷圣贤居家为政、在野尽忠之道;遵守佛祖者恶莫作、众善奉行之法。

必须躬行无玷,方可感化同人。

自己妻女能信受奉行,别人自能相观而善。

欲学佛祖,先须取法圣贤。

倘躬行有玷、伦常乖舛,尚为名教罪人,何能为佛弟子。

知因果,则作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则自私自利之心渐渐消灭也。

读佛经,持佛名,以佛之言之德,熏己之业识心,成如来之智慧藏也。

谦卑自牧,勿以聪明骄人,愈学问广博愈觉不足,则后来成就难可测量。

从前种种犹如昨日死,从后种种犹如今日生。

屋中之尘,由日光显;心中之妄,由念佛显。

若常念佛,心自清静。

常阅戒淫、因果报应之书,远离狂荡匪鄙之友,则内志正而外诱绝。

真龙得一滴水,可以遍雨一世界。

泥龙纵泡之水中,也不免丧身之祸。

世间之险,险之小者。

若不生西方,则将来轮回之险,当有甚于此时之险百千万也。

持名一法,乃即事即理,即浅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门也。

三业四仪(四仪即行住坐卧),常持颜渊之四勿;五戒十善,必效曾氏之三省。

净土事者,是大因缘。

净土理者,是秘密藏。

能信受奉行,即是以佛庄严而自庄严。

知因果,则作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则自私自利之心渐渐消灭也。

人各有志,拂人之意以敬人,何若已之。

摄心念佛,染心渐可断绝,瞋恚必不炽盛。

昏散一去,智慧现前,而愚痴可破矣。

人各有所好,好空名者不必注重实际的利益。

积阴德以转天心,持佛名以益自他。

随缘度日,得过且过;预先发愁,有损无益。

因果,乃儒、佛二教入道之前导,亦儒、佛二教证道之纲宗。

莫念食肉,食了须还。

还的时候,真个可怜。

修行,以对治烦恼习气为本。

省己,以不肯放纵自欺为功。

劝亲修净尽儒道,祈众往生畅佛怀。

改过如去毒疮,立志如守白玉。

涉世宜含厚,立身宜严肃。

毫厘一差,天渊悬隔。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人之心度己之心。

以圣贤己立立人之心,行佛菩萨自利利他之事。

日以争吵、嫉妒、交相谤黩为事。

则心地日暗,福寿日促。

因果,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轮回,显天、人、修罗、鬼、畜、地狱六道。

家庭教育,为治安之本。

因果报应,为制心之法。

万德洪名常忆念,百般幻病自消除。

洪愿发时,生蒙度脱。

尊经演处,罪自消亡。

大事因缘,端归实相。

一乘源本,在报亲恩。

文字是附身之用,德行是为人之本。

菩萨能满人愿,人亦要能慰菩萨心。

露滴沧溟,便是汪洋大海。

尘投华岳,顿成岌岌高山。

生以诚感,佛以悲应。

感应道交,如相现镜。

莫讶一称超十地。

须知六字括三乘。

冥显咸加,恩愈父母。

圣凡普利,德迈穹苍。

以凡情而测圣智,即醍醐而成砒霜。

心者,一身之主,万法之宗。

顺之则速成菩提,逆之则永沈生死。

心水澄清,由分别而昏动,识波奔涌,因佛号以停滞。

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

 

印光大发愿不做主持

 

 

篇一:印光大师开示:念佛人常见的误区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人种种误区须知

一、念佛人忌不了解净土法门修持方法,盲修瞎练。《印光大师文钞》中摘录

净土行人当学习经典如下:

1、净土五经:《阿弥陀佛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行愿品》。

2、《净土十要》、《印光大师文钞全集》新版共六本、《安士全书》、《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寿康宝鉴》、《临终须知》、《藕益大师弥陀要解》、《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净土圣贤录》及其它净宗祖师语录等!

二、念佛人对研教,参禅,修密的态度:

A:禅律密净皆是了生死之大法,然末世众生分上论,则非修净土法门,决难现生了脱。以余法门皆仗自力,净土法门,兼仗佛力,佛力自力奚啻天渊悬殊。不知此义,妄效大力量人之修法,殊难得真实益。西方极乐世界为一切上圣下凡,修佛道者之归宿处也。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尽华藏世界海诸法身大士,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况末世众生,根机陋劣者乎!

B:禅宗功夫,虽到大彻大悟地位,以烦惑未断,犹不能即生了脱!

C:密宗虽云可以成佛,然能成者,决非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则着魔发狂者,十有八九也。是以必须专志于念佛一门,为千稳万当之无上第一

法则也!

D: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使达摩大师现于此时,亦当以仗佛力法门而为训导。时节因缘,实为根本。违悖时节因缘,亦如冬葛夏裘,饥饮渴食,非为无益,而又害之!

E:但能通达经论,悟明心性,而烦惑未断,依旧轮回!

G:“末世凡夫,欲证圣果,不依净土,皆属狂妄”!

F:佛法浩瀚,博地凡夫欲于现生了生脱死者,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外,别无有能满其所愿者。世有多少聪明特达之士,专以研究大乘经论为志事,而于此最简便最圆顿之法,反浅近视之,而不肯修。盖其平素注意深妙之理性,而不详思佛力之叵测,以故弃佛力仗自力。自负为大通家, 罕得其实。反逊愚夫愚妇无知无识者横超三界,高登九莲,至自己仍在生死苦海中沉沦莫出,岂不大可衰哉。此世间学佛者大多数之通病。若学此学彼,纵将三藏十二部读得烂熟,仍于生死无关!净土一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成效速。若欲即生了办,舍此未由。末世众生,根机浅薄,欲于教义禅宗,得真利益,甚难甚难。唯净土法门,方可依怙!

G:菩萨大士,于千百年前,早已为吾遍研藏教,特地拣出此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定出樊笼,至圆至顿,至简至易,统摄禅教律而高出禅教律,即浅即深,即权即实,殊特超越天然妙法也。

H:净土法门,决无口传心授之事,任人于经教著述中自行领会,无不得者。 I:博地凡夫障深慧浅,善根微薄,寿命短促,欲仗自力竖出三界,譬如沙子一粒,入水即沉。若以数万斤大石装于船中,石虽重大,因有船载,可以不沉,可见自力佛力难易!

J:以禅为净,以净为禅。俾念佛者不致力于信愿,而致力于参究,纵有所悟,由无信愿,不能仗佛力往生西方,由未断惑,不能仗自力了生脱死;

K:古德多皆主持名,以下手易,而成功高也。净土法门,若果信得及,守得定,随已所乐,诸大乘经论,皆当读诵。倘此道尚未究明,一涉博览,或恐舍此取彼。则欲了生死,难之又难矣!

L:有谓光禁人读大乘经者,此乃不知利害,妄充通家之所说耳!若不先将净土法门之所以,彻底明了,其于种善根,明教理,则或有之,于即生了生脱死,或恐无有希望。以注重读诵研究,以期开悟而自证。不复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事也,不知凡夫具足惑业,欲仗自力,于现生中了生脱死,甚难甚于登天!

M:末世众生,欲了生死,非仗佛力,决难如愿。至于各宗法门,俱应研究。而智识浅鲜,世务纷繁之人,何能兼顾。欲学余宗,必须净土已得大通,了无疑惑,方可。若净宗不通,一学余宗,稍有所得,便将净土置之度外。将来所得之益,只可作将来得度之因,决不能即生便出生死也!今之学佛者,多半皆属好高务胜,欲于大众前作大通家,并非为了生死而学佛也。

三、念佛人忌犯自未得度却欲广度众生之大过患!

如同菩萨在生死中度脱众生,此须自己是菩萨始得。若自己尚是凡夫,便欲担任此事,不但不能度人,且不能自度。世间多少善知识,皆受此病,尚谓之为有大菩提心。须知此心先求往生则有益,以此不求往生,须是菩萨则可,否则为害不浅!是以欲求往生,当放下此世间。并放下过分之狂妄心,此过份之狂妄心,真修行者之一大障碍,不可不知!

四、念佛方法

A:念佛人忌静坐时切不可掐珠,掐珠则神不能定,久则受病,卧时亦然!念佛人忌卧倒姿势出声念佛,伤气;

B:念佛人宜小声念念,默念念,忌不可一味大声着力念,否则必致受病; C:聚道友念,宜分三班,一班出声绕念,两班静坐密念,如此成天念,不至过劳。若一同出声念,久则过劳,或致受病;

D:念佛须声音高低适中,缓急合宜,若高声如赶贼之猛烈,始则心火上炎,或至吐血,以成不治 之病;

E:念佛人当善调身心,心远离妄念,身得闲暇无病,方可办道;

F:念佛忌夹杂:举其正夹杂者如求大彻大悟,得大总持等!举其邪夹杂者如念佛外又研究外道杂藉修外道法!不夹杂定义:除信愿行外不起他念非份之求(非指除念佛外不起他念),除念佛外朝暮向佛必须发愿!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

G:善导大师示“专修”与“杂修”。专修指:1、身业专礼(凡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皆是)2、口业专称(凡诵经咒能至心回向,亦可名专称) 3、意业专念;。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存一,顾难得益,则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

H:善导令人一心持名,莫修杂业者,恐中下人以业杂至心难归一,故示其专修也;永明令人万善齐修回向净土者,恐上根人行堕一偏,至福慧不能称性圆满,故示其圆修也。

I:若是精修梵行,禅定力深,则往生品位更高,见佛闻法最速!即大彻大悟,断惑证真之人,亦须回向往生,以期圆证法身,速成佛果!

J:净土修行之法:1、退可闭关专修!2、中可世间随缘念佛!3、进可一门深入,并万善圆修,均可!

K:念佛人在不净之地如厕所、浴池等场所不应出声念佛,当默念为宜,默念功德一样。

L:念佛人忌涉猎外道典籍,修持外道之法炼丹运气及扶乩等法。

M: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将毕则念四字。始终念四字颇不宜,以南无二字,即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等义,人每图快图多,故多有念四字者。常闻有人主张专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发愿礼佛,皆云不必,则完全一门外汉。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出声念,可念六字。心中默念,可念四字!因默念,字多难念,宜念四字,单念四字较易成片!唯刻七打七,可以专持一句佛号!

 

篇二:有关印光法师是大势至菩萨化身的四条记录

 

剑龙师兄对于我提到的印光法师是大势至菩萨的说法持怀疑态度,并提醒我说:“什么“化身”之类的猜测,不要拿来当真实,会犯妄语的”。在此贴出几条原始记录,权做凭证。另外广钦老和尚、宣化上人、净空法师等当代高僧都提到过印光法师是大势至菩萨化身这件事情。

一、纪梦悼印光大师

杨信芳女士

我十八岁那年,还在上海女子中学念书。我有一位同学张孝娟女士,家住西门路润安里,跟我的交情最深。她的母亲张太太很喜欢我,视我同亲生女儿一般,所以我也称她为母亲。每次放学回来,我常常在张家吃饭、睡觉,早已习以为常了。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夜里,我住宿张家,和孝娟睡在同一床上。半夜睡去,远远见到观音菩萨站在小岛上,岛的四周都是海,海水与天空同为一色。菩萨身高一丈多,身上有璎珞装饰,手里拿着净瓶,跟世人所画的一样。我坐在小船上,小船开向小岛,菩萨向我招手并且告诉我说:“大势至菩萨现正在上海教化众生。你为什么这么糊涂,不懂得去听法呢?”

我当时不知如何回答。菩萨又说:“印光和尚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四年以后,他教化众生的缘份就圆满了。”说完以后,菩萨就不见了。这时候,忽然惊滔骇浪大作,船几乎要翻了,我大喊着:“救命啊!”

孝娟把我推醒了,说:“信芳!你是不是被梦魇吓着了?”我告诉孝娟是一个梦,两人只是笑笑而已。

第二天早晨,我把梦告诉张太太,并且问她是不是有个大势至菩萨?是不是有个印光大师?

张太太久已深信佛法,惊讶地说:“是啊!大势至菩萨乃西方极乐世界的大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至于印光大师之名,我以前曾听孝娟的父亲说过,印光大师是普陀山的得道高僧。”我又问:“印光大师现在是不是在上海呀?”

张太太摇摇头说:“这

我就不知道了。”

我对这个非同寻常的梦境感到纳闷,隔天阅读《申报》,报上刊登了举办丙子护国息灾法会的通告,这才知道是上海的文化界名流邀请印光大师到上海来弘法,目前正在觉园主持法会呢!

多么令人惊奇的梦啊,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三人都惊讶不已,急忙和张太太母女一同前往觉园,听印光大师说法。当天我们三人也一同让印光大师证明皈依了佛法僧三宝。我的法名是慧芬,张太太法名慧范,孝娟法名慧英。

我很惭愧自己业障深重,不能精进用功修行,现今又拖儿带女,整天忙忙碌碌,净土宗的修持就更加荒废了。我昨天收到苏州朋友的信,说印光大师已在灵岩山圆寂了!阿弥佗佛!想不到大师竟然西去了,迄今正好四年,跟梦境完全相符!

我和大师有这样一段佛门因缘,非常稀有,不能不写出来公诸于世,敬悼大师。我含泪写到这里,语不成文,寄给上海《觉有情》月刊发表,借此以表示我的哀悼之情。

南无大势至菩萨!

民国二十九年十二月七日 杨信芳记

二、

张垣市有一位慧深法师,他担任那地方居士林的导师,曾经入定五个小时,在入定的时候,看到幽冥王。幽冥王问他:“您修的是什么法门啊?”慧深法师回答:“修持净土念佛法门。”幽冥王又说:“您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亲近三位大善知识!”慧深法师请问是哪三位,幽冥王回答:“江南印公,江北普公,塞北戒公。”慧深大师出定以后,特别记了下来,登在佛教日

报上。这件事约略发生在民国廿三、廿四年之间。

三、

普陀山普济寺的住持师广印和尚,前年五月初午后三、四时圆寂。圆寂前两天,派人找我和他相见。才见面,广印和尚就跟我说:“我这次生病是不会好了,我很后悔平常不好好用功念佛,恐怕临终没有信心可以往生!”我跟广印和尚说:“这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广印和尚跟我说:“我曾经作了一个梦,却好象是真有这件事似的,在梦中,看到一个人跟我说‘你的病不会好了!'我问他是不是可以往生西方呢?他回答‘就是可以往生西方也不过是下品下生罢了。'我又问起真达和尚他的情形,他回答‘你怎么会有他那么大的福报呢?'我又问印光大师如何,他回答:‘印光大师是大菩萨,你问他作什么?'我的梦所预兆的就是这样,这不就是我往生的时候到了吗?”

我听了广印大师的叙述,就跟广印大师说:“请大师放下一切,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广印大师点头说好,过了两天,广印大师在圆教寺圆寂。...

四、

追慕原始要终之第一位大导师(节录)

弘量法师(即民国才女张汝钊) 农历九月廿三日,观宗寺根师来函,嘱撰纪念印光大师文一篇,因阅律藏三大部尚剩十册未竟,寄言敬辞。何期于廿四日中夜忽得一梦,见我先师印公老人在一广博严丽之一大殿中,展开黄色坐具礼佛,身躯高大,光明赫烨。命我在其后拜佛讫,我即稽首问曰:“十载翘诚,今得一见,愿兴慈悲,开示愚蒙。”

师曰:“汝好自弘法,毋得厌倦,临命终时,我当来接。”我曰:“见师相好光明,得非大势至菩萨耶?” 师曰:“是,不错!”

我不觉长跪合掌,说我上月所作之《大势至菩萨偈》以赞之曰:“金瓶宝冠拥青螺,百亿牟尼漾碧波。绝妙香尘严极乐,无边光色净娑婆;摄生方便归安养,念佛圆通渡爱河。足步莲花大势至,现前接引见弥陀。”

觉后追忆梦境,以及先师在世成就下劣(作者自谦)一段公案,若不贡献同仁,则亦何以继往开来,启人信心?且老人慈悲,待我临终时允来接引,则导我最初皈佛者,师居第一,而导我最后生西者,师又居第一。恩大难酬,敬书数则,聊表寸心,无可命名,故权标此文曰:“追慕原始要终之第一位大导师!”

摘自<<印光大师纪念文集>>

 

篇三:印光大师的净土开示(41-50)

 

印光大师的净土开示

(41-50)

印光大师开示

慧明居士整理

41.若不研究经典,遍参知识,怎么知道该不该学净土法门?

42.念佛怎样回向?

43.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有秘诀吗?

44.我想见佛可以吗?

45.请问信愿行三法是什么关系?

46.请问观想念佛要注意什么?

47.念佛先要参念佛的是谁吗?

48.可以教小儿念佛吗?

49.如果不知道佛和净土之所以然,我为什么要信佛念佛呢?

50.请问什么叫禅、净,以及有禅和有净?

41.若不研究经典,遍参知识,怎么知道该不该学净土法门?

今代为答曰,吾已遍研教理,普亲诸圣,故能如是。岂寻常所谓研究亲近者哉。何以言之。净土法门,释迦弥陀之所建立也。文殊普贤之所指归也。马鸣龙树之所弘扬也。匡庐,天台,清凉,永明,莲池,蕅益之所发挥倡导,以普劝夫若圣若凡或愚或智也。此诸菩萨大士,于千百年前,早已为吾遍研藏教,特地拣出此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定出樊笼,至圆至顿,至简至易,统摄禅教律而高出禅教律,即浅即深,即权即实,殊特超越天然妙法也。吾信仰佛祖,以古为师。岂不如亲近今时知识之为愈乎。华严一经,王于三藏,末后一著,归

重愿王。华藏海众,悉证法身,咸求往生,企圆佛果。吾何人斯,敢不景从。舍尔狂心,力行斯道。功德利益,当自证知。何待遍参,方为知法哉。(增广文钞卷一三七之五一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42.念佛怎样回向?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然回向祗宜于夜课毕,及日中念佛诵经毕后行之。念佛当从朝至暮不间断。其心中但具愿生之念,即是常时回向。若夫依仪诵文回向,固不得常常如是。(增广文钞卷一三七之五一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每日功课回向,一一当与法界众生。若此功课为此,彼功课为彼,亦非不可。然必又有普回向之愿,方为与三种回向相合。三种回向者,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增广文钞卷二复永嘉某居士书九)

回向者,以己所修念诵种种各功德,若任所作,则随得各种之人天福报。今将所作功德得人天福报之因,回转归向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作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以至将来究竟成佛之果。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用一回字,便见其有决定不随世情之意。用一向字,便见其有决定冀望出世之方。所谓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也。所作功德,人天因也。回而向涅槃之果。所作功德,生灭事也。回而向不生不灭之实相妙理。所作功德,原属自行。回而向法界一切众生。即发愿立誓,决定所趋之名词耳。有三种义,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此即回事向理之义。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此即回因向果之义。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此即回自向他之义。回向之义,大矣哉。回向之法虽不一,然必以回向净土,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以其余大愿,不生净土,每难成就。若

生净土,无愿不成。以此之故,凡一切所作功德,即别有所期,亦必须又复回向净土也。(文钞三编卷二复愚僧居士书)

43.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有秘诀吗?

念佛人以真切之信愿,持万德之洪名。喻如杲日当空,行大王路。不但魑魅魍魉,划踪灭迹。即歧途是非之念,亦无从生。推而极之,不过曰,念至功纯力极,则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而已。此理此行,唯恐人之不知,不能合佛普度众生之愿。岂秘而不传,独传于汝乎。若有暗地里口传心受之妙诀,即是邪魔外道,即非佛法。然(印光)实有人所不得而已所独得之诀,不妨由汝之请,以普为天下之诸佛子告。其诀唯何,曰诚,曰恭敬。此语举世咸知,此道举世咸昧。(印光)由罪业深重,企消除罪业,以报佛恩。每寻求古德之修持懿范。由是而知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故常与有缘者谆谆言之。(增广文钞卷一三七之五一复永嘉某居土书五)

44.我想见佛可以吗?

又现在见佛之志,可谓真切。然此事颇不容易。当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期一心不乱,为决定主宰。于未得一心前,断断不萌见佛之念。能得一心,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欲见即可顿见。不见亦了无所碍。倘急欲见佛,心念纷飞。欲见佛之念,固结胸襟,便成修行大病。久之,则多生怨家,乘此躁妄情想,现作佛身,企报宿怨。自己心无正见,全体是魔气分,一见便生欢喜。从兹魔入心腑,著魔发狂。虽有活佛,亦未如之何矣。但能一心,何须预计见佛与否。一心之后,自知臧否。不见固能工夫上进,即见更加息心专修。断无误会之咎,唯有胜进之益。(增广文钞卷一六十之六六复永嘉周群铮居士书)

45.请问信愿行三法是什么关系?

(附来书)鄙人信从净土,已决定奉行,而于愿行两字,尚须乞教,愿与行是否两种分运,抑须同运,一,若以两种而论,则念佛时先发愿求生,如慈云十念求生文然后再念,惟念佛时只存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之旨,心口如一,历历而转,于念念中但存这么念,并亦无求生之愿,而依此念法往生均属上品,此是照彻悟禅师之语,二,若以愿行同运而论,则念佛时声声如婴儿堕水急呼母救,此杭州玉峰禅师之说,又若坚密大师云,六字洪名,念念之间,欣厌具足,与玉峰师说正同,惟以上两说,第一说所云,念佛时似少恳切之旨,蕅益大师曾云,求生净土,全赖信愿,若无信愿,则虽念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亦无得生之理,然则虽念到一心不乱,恐未能十足稳当,照第二说所云,虽念佛时愿行具足,而念念之间,心中多存一愿,则于一心不乱,似又嫌不纯,近时杭僧口口师亦以不能兼顾,不能不顾为虑,玉峰有用兵之喻,末学纯根未明究竟,想高贤必有确论以作后学津梁。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阁下既已笃修净业,信之一字,谅已全体担荷,究竟无疑矣。至于愿行二法,似犹有彼此对待之执,不能融会贯通。致于圆融无碍法中,生起许多障碍。俾彻悟坚密澫益三大师之普照万汇圆满月光,祗因一丝当目,便成分隔矣。惜哉。今谓真念佛人,当念佛时,信愿行三,全体具足。如子忆母,其间断无狐疑不信,与不愿见母之念头可得。说甚同运分运,说甚愿存则一心不纯。原是一个,何得头上安头,以不能兼顾及不能不兼顾为虑。观阁下之所说,与某僧之论,皆实未能著实从事,乃于未发足前,先拟议到家景象。故于古人对治分别之法言,反生出种种分别。试问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不恳切而能然乎,无信愿而能然乎。彻悟坚密二师之语虽有异,而意实相资而相成。认做分运同运,可谓无择法眼。至于澫益所说,乃是为一辈倚傍宗门,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及不依净土宗旨而修,但以念至一心不乱为究竟极则事者之法药也。何可引此净宗门外之事,以例信愿具足之真修,致门

径混滥也。此上约理通说也。若约事别说,发愿当于朝暮念佛毕时,(晨朝十念,亦先念佛后发愿)或用小净土文。若身心有暇,宜用莲池大师新定净土文。此文词理周到,为古今冠。须知发愿读文,乃令依文发愿耳。非以读文一遍,即为发愿也。除朝暮发愿外,一切时但以至诚恳切念佛即已。(增广文钞卷一拟答某居士书(附某居士原书))

46.请问观想念佛要注意什么?

念佛一法,约有四种。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摄机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如欲作观,必须熟读观经。深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及心净佛现,境非外来。唯心所现,不生取著。既不取著,则境益深妙,心益精一。能如是,则观想之益,殊非小小。如观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现。此则全体是妄,与佛与心,皆不相应,即伏魔胎。因兹妄欲见境,心益躁妄,必致惹起多生怨家,现作境界。既最初因地不真,何能知其魔业所现。遂大生欢喜,情不自安。则魔即附体,丧心病狂。纵令活佛现身救度,亦末如之何矣。须自量根性,勿唯图高胜,以致求益反损也。善导和尚云,末法众生,神识飞扬,心粗境细,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诚恐或有不善用心,致入魔境也。宜自详审。又志诚恳切,亦消除躁妄魔境之一妙法也。宜竭尽心力以行之,则幸甚。(增广文钞卷一复吴希真居士书一)

47.念佛先要参念佛的是谁吗?

(附来书)雨木念佛十年,略知旨趣。窃谓灵峰,梦东诸大师,及我师文钞,所示念佛方法,大抵皆就愚夫愚妇通途立说。若吾辈能通文字,心思复杂之人,仍用彼愚夫愚妇之念佛方法,断断不能往生净土。鄙意以为念佛求生之人,当先求知念佛的是谁,盖既见主人翁,则念佛方有用处,往生方有把握。不特念佛应

赞助推荐

#第三方统计代码(模版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