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古文得长进

推荐人: 来源: 时间: 2021-11-16 16:05 阅读:

上世纪初,我堂高外祖父编著一部古文书,共三十多篇。

2019底,年近90高龄的堂舅最后决定将其译成白话文,以传后世,邀请多位亲朋戚友参与译注,包括题记、注解、译文等。大概考虑我非科班出身,分给一篇400多字的墓志铭,在发来原文影印件的同时,提供了相关附件。

可再短也是文言文,没有一些古文知识,不说译,断句都难。好在我在老干大学学了十多年的古文,不至完全空白,还有可以充分利用的网上查阅资料以及古文翻译的工具。我聚精会神地作功课,一个多月后交卷。发给堂舅时还特别担心他这关过不过得了,忐忑不安。

2020年春节开始,新冠疫情暴发,全都宅家。节后不久,堂舅说有位译者因故退稿,希望我接手,同时强调这篇文章如何重要,他会协助。这时我才推测先前那篇译文应该及格了,如释重负。堂舅的信任,堂舅的吩咐,我没有理由推辞,于是答应试试。接到文稿后傻了眼:比前稿长得多、难得多、复杂得多,涉及清末的科举、马关条约的签定等重大历史事件,还引用了一些我并不熟悉的典故,这我哪驾驭得了?想打退堂鼓。

正在这时,央视播放邓亚萍访谈录,特受感动。小邓的那些非常人所能的励志故事众所周知,不再赘述。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她去剑桥大学读博士。当时所有人全都反对,尤其是父母,担心到时拿不到学位丢尽颜面。她却铁了心要读,说就是脱掉一层皮也要按时拿到。这就是邓亚萍!她这种顽强拼搏、不言失败的自信和勇气正切中我的软肋,让我猛然醒悟:我这点难与亚萍拿文凭相比算得了什么?于是立马掐断退缩念头,振作精神,继续练笔。又于是查文献、翻资料,还特地去原番禺学馆再次观看清末科举考试程序展览。

我蚂蚁啃骨头似的一小段、一句话甚至一个字地慢慢琢磨。除了生活必须外,我心无旁骛,竭尽全力,使出浑身解数。完全可以说,这是我最用心、最用功的一段学习经历。在堂舅的耐心指导下,前后修改了五六次,历时三个多月才告定稿。

没过多久,堂表妹因为工作、家务忙碌等原因,分给她译的那篇难以如期完成,通过另一堂表妹询问我能否代劳。盛情难却,我又接下这第三篇,难度与第二篇相当,堂舅说和第二篇一样是本书最有分量的文章。

不巧的是此文译注中,由于电脑原因,堂舅接收我的文件时,屡屡出现脱字甚至脱句等毛病,开始他还十分奇怪前两篇都译得好好的,这次怎么差成这样。因此走了好些弯路,白花了好些时间,总共费时四个多月。

通过三篇古文的译注,我个人对古文知识的掌握、对现代文的写作有了很多长进,收获比上一年老年大学多得多。我视它为多年学习古、现代文的总结和大考,是文学素养的综合检验,虽然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乐在其中。

优秀作品,未经《爱登美文》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赞助推荐

#第三方统计代码(模版变量)